您好!欢迎来到跨境眼
  1. 首页
  2. 干货
  3. 从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这家鞋企突破5000万元

从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这家鞋企突破5000万元

跨境眼观察 跨境眼观察 2024-12-03
清华老板的外贸生意经

  微信图片_20241104104316.png    

(温馨提示:扫码可跳转购买)   

在全球制鞋业的版图上,中国无疑是王者,其生产量和出口量多年位列全球第一。但由于欧美消费降级及海外工厂的冲击,我国鞋类的出口额在持续下降。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鞋靴的出口额为2727.1亿元,同比下降4.2%。许多鞋厂商家也在试图破局,将目光从传统外贸转向跨境电商。


跨境眼专访了北京菱跑国际CEO赵夏笛,他从工厂拓展跨境电商B2B业务,年营收已突破5000万元。他的家族工厂从事中高端鞋生产已数十年,所以他对鞋子的工艺及全国的产业带非常熟悉,且在做跨境电商时也有着更敏锐的客户视角。本次专访,他便与我们分享了其对市场的洞察、产品的认知及专利保护等。

          

一、增利润的三板斧,拓市场、做垂类产品研发、线上营销

         

跨境眼观察:贵司的产品销往西欧多国、俄罗斯、美国等20多个国家,您觉得这些市场有哪些特点?今年对这些市场有哪些新的思考?


赵夏笛:我们的销量主要来自欧洲市场,对欧洲B端市场的感触会比较深。


相比中国人有丰富的生活方式,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堪称匮乏,他们吃穿用的东西变化不大,经常复购常用的几款产品。所以,他们整体的审美偏好是传统、简约、环保风格为主。具体的色系则倾向于饱和度较低的,如墨绿色、藕荷色、浅灰色、薰衣草色等,款式上也是基于传统的版型做细微调整。


在销量方面,欧洲市场比较惨淡。目前欧洲经济处于低水位,依仗美国又受制于美国,并且有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方向发展的趋势,终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偏弱。


对此,我们也在改变自己的营销策略。


一是在我们有优势的欧洲市场拓展客户类型。因为我们主要做中高端产品,之前主要关注传统的品牌方,他们做线下门店偏多。现在会逐渐拓展欧洲的DTC企业,这个领域有许多增长较快的新兴品牌,它们主要通过线上销售,这也是我们的新机会。


二是我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亚洲市场,并且做得很不错。相比之下,欧洲市场的开拓速度很慢,有两个原因:一是欧洲市场的品牌基本是老品牌,供应商也比较固定,只有踢掉一家才能新进一家;二是欧洲品牌商敲定合作的速度很慢,从在展会上看中版型到验厂、产品开发、打样、投入生产,基本需要一两年才能真正确定交付合作。


但亚洲采购商不同,这几年亚洲经济增长很快,衍生了很多新品牌。这对我们来说就有两个好处:一是他们还没有太多稳定的供应商,我们有比较多的供货机会;二是他们的决策速度非常快,基本上谈妥后就能马上下订单。


跨境眼观察: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鞋类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6%,但出口额同比下降6.1%,您认为鞋类厂家该如何应对“增量不增收”的情况?


赵夏笛:我认为可以从生产端和营销端两方面着手。


在生产端,以前大部分鞋厂都随大流做全不做精,认为自己生产的品类越多就能满足越多客户的需求,很少沉下心去做研发,形成自己的独特技术。这就导致大家产品差异性小,无非是同材质不同设计,同设计不同材质等。同质化严重导致大家现在只能不断卷价格,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


如果想把自己经营的品类做到全世界排前几名,获得爆发性增长或持续发展,就得往垂类方向走。比如江博士,它属于做垂类的品牌,主要做儿童鞋,聚焦于解决儿童穿鞋面临的问题,根据不同儿童的脚型、各类场景需求,去设计鞋子结构,使用不同材质,做出最适合儿童的鞋。再比如有的鞋厂专注做马拉松跑鞋,就会配备专门的研发人员,研究怎样的鞋子材质和结构能满足高强度运动体量的客户的需求。    


在营销端,如果工厂想维持利润,就要不断贴近用户往前走,从接中国贸易商的单到展会上接海外贸易商、品牌商的单子,甚至做自己的品牌直接面向C端溢价卖给终端消费者,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二、从线下到线上,要从产品思维向客户思维转变


跨境眼观察:拓展跨境电商B2B业务是出于什么考量?在拓展过程中,您认为关键点有哪些?


赵夏笛:我们的传统外贸做得挺好的,而且我的强项是了解产品及与客户沟通,并没有做过电商,所以当我要转型跨境电商时很多人反对。    


但我认为,跨境电商模式是工厂未来的发展趋势。经过疫情三年,海外买家已经形成线上搜索习惯,这个习惯形成后是不可逆的。即便疫情后,买家仍到展会进行线下采购,但基本会先在线上研究一遍,了解大概有哪些合适的公司可以到展会匹配。如果我们不在线上展示信息,未来可能连接触客户的机会都没有。


对我而言,线上和线下是我整体营销战略中的不同棋子,如何结合两者的优势,做到相辅相成是关键。


通过线上我们有更多展示机会,让客户知道我们是专业做功能鞋子的,有意向的客户再通过线下见面,到工厂核实了解。而我们线下成交的生意,也可以把订单拿回线上,让他把钱打到线上平台产生流水,提升店铺的成交率,促使平台给更多的权重和推流。这样线上和线下可以整合起来,效率就会极大提高。


除了做跨境电商平台,平常我也会录短视频或做直播,展现自己的工作日常、拜访客户、参加展会等,提升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比如参加欧洲展会,我会开直播把我展会上的现状传播给世界其他地区的人,让大家更信任我们。

          

跨境眼观察:在选品上,做跨境电商和传统外贸有什么不同?在运营上有哪些较好的策略?


赵夏笛:每家工厂能做的鞋子是根据鞋机定的,一家工厂只能做一套鞋机所能承载的鞋子,比如注塑鞋工厂就只能做注塑鞋,硫化鞋工厂就只能做硫化鞋,所以传统外贸是产品导向,有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这也导致许多厂家在转型跨境电商时,只是把工厂的产品搬到店铺页面上,就很难打开销路。    


线下外贸和跨境电商是两个不同的销售场景,它需要不同的思路。跨境电商是客户导向,在确定客户群和品类后,尽可能丰富这个品类的产品类型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比如我们做防水靴的时间比较长,在这个细分领域里钻研得比较深,所以我们会以这个为主体,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拓展这个品类的其他产品。


所以,现在不仅是自家工厂在做我们跨境电商店铺的订单,还有其他20多家鞋厂也在接我们的订单。


在数字营销上,我们主要通过爆品来引流,但打造爆品和市场需求强相关,需要你有敏锐的眼光。比如因为近几年能源价格上涨,欧洲人民觉得冬天烧暖气太贵,于是每到冬季就会大量采购中国的电热毯。

          

三、B端与C端产品研发差异,5大鞋类产业带优势各异

          

跨境眼观察:B端和C端的产品研发有哪些不同?做产品研发创新时,整个迭代的频率大概是怎样的?   


赵夏笛:B端的产品研发更注重材料和结构的创新,它的目的是告诉B端采购的买家,自己有能力做哪些事情,能否满足品牌的设计或生产需求。


C端的产品研发很多是微创新,比如把1.1克重的材料调整到0.95克等,它更注重如何通过设计去表达自己的品牌理念。


在产品更新频率上,我们主要做To B客户,只需要在材料、结构上进行升级创新,所以一年更新一次,在业内算优秀了。


不过,我们做产品创新的灵感还是来自终端消费者,我经常去国外参展、拜访客户,也会到国外的超市看终端消费者购买鞋子的偏好,并且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买这款和不买那款的原因等,根据这些反馈回来自己调整。有些品牌方可能没那么敏锐或者由于行情不好在研发上的投入减少,而我们通过终端消费者的反馈研发产品,就一步到位为品牌商解决终端消费者的痛点问题,品牌商会更大概率选择我们。

          

跨境眼观察:中国可分为5个做鞋的产业带,地处广东、福建、浙江、华北和西部。据您观察,这些不同地区鞋类产业带有什么特点或优势


赵夏笛:这五个产业带各有特点。


广东珠三角有很多设计人才,中国的鞋版也基本来源于广东,大部分鞋子的品质比较好,也相对高端。    


福建的产业带比较有名的在莆田和晋江,它们是随着给阿迪、耐克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做代工逐渐发展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运动鞋需要丰富多样的鞋具和鞋材,比如板鞋是硫化的,阿迪、耐克的运动鞋是用发泡底粘的,但发泡底又分各种不同的材料;帮面也有多种材料,有的一个帮面就有10多的种材料。


所以,晋江的鞋类模具的配套非常齐全,鞋机、鞋模、鞋材、生产线、包装等整个供应链非常完整。比如有的地方一条街有卖鞋带的、卖鞋盒的、卖鞋机的,每个厂都是鞋子的一部分,这就是晋江的特点。它在世界上被称为鞋类模具之都,许多海内外的厂家都到晋江采购鞋子的模具和机器。


浙江产业带的特点是有价格优势。它的产品创新性没有广东、福建地区的产品高,许多鞋版借鉴了这两个地区,这极大地降低了研发成本。   


河南、河北则是内销起家的产业带,它们的特点是产品便宜、利润低。比如河北三台一带是专门做内销鞋子的,最早从老布鞋开始做起,大部分单价十元以内,少部分几十元,现在也在升级做出口,主要是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要求没那么高。


西部的产业带则是随国家“振兴西部”的政策发展起来的,政府会给予企业场地优待、税收优待、人员补贴等。江西就有许多政府扶持起来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这些产业园区的工厂往往规模比较大,但目前还在野蛮生长阶段。    


四川的鞋子供应链则相对复杂,劳保鞋、运动鞋、休闲鞋、皮鞋等品类基本都有。


这些产业带无论高端与低端,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对应的客户群体。有的低端产业反而生意做得很大,因为全球需要便宜鞋子的人更多。

         

跨境眼观察:您之前做过专利工程师,此前的工作经历对您做电商B2B业务有哪些帮助?


赵夏笛:我们是开发型企业,会研发很多新产品,所以专利保护很重要。我一般会申请两份专利,中国及目标市场各一份。如果发现有人侵权,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发律师函,谈侵权诉讼或让对方把订单给我。


知识产权是中国加工下个阶段的重头戏之一,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商标合规,二是专利合规。商标侵权的打击最严厉,比如很多贴上大牌商标的仿制品,都属于侵权行为。但设计侵权或专利侵权很难被注意到,比如这款鞋子的版型或局部设计和某品牌一致,但没有商标,也存在事实侵权行为。总体而言,无论是B2B还是B2C,我们要规避的风险是一样的。而且由于To C是直接面向海外的消费者,所以B2C的商家更要注意侵权风险。


*本文为跨境眼研究院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更多互动欢迎添加客服微信kjygc2020




黑五旺季备战还要关注什么?

人手调配、风控避险、销售节奏、库销管理

尽在“旺季爆单手册”

微信图片_20241104104316.png

声明:网站文章来自于跨境眼团队编写发表或转载自其它媒体,未经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转载,若有版权等任何疑问,
请联系:service@kuajingyan.com。
本文被以下专题收录:
登录后参与评论
加入圈子
热门课程 更多好课
软件
  • 多平台ERP
  • 海外仓业务
  • 物流与货代
  • 亚马逊广告
  • 服务商业务
请注明:姓名-身份
(卖家/服务商)
客服
报告咨询
加入读者群
电话
1802766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