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全球售正式推出海外仓半托管模式,并启动种子商家招募计划。这项由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推动的战略,直指“带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的核心目标,强势踏入竞争激烈的半托管赛道。这一举措清晰地传递出京东国际的战略转向:不再局限于传统卖家自营模式,而是试图通过平台与商家优势互补的协作方式,为中国品牌出海开辟更具确定性的路径。
根据京东全球售公布的方案,其半托管模式核心在于责任分工:平台承担海外用户的营销推广重担,商家则专注于产品上架、定价、本地履约与售后服务。这种模式旨在将商家从复杂的前端运营中解放,尤其适合已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9个首发国家市场,拥有海外仓库存及本地履约能力的实力商家。
为吸引优质商家,京东推出多项扶持政策,包括首年佣金减半、快速开店通道以及限时免费的平台营销资源。其重点招募的3C数码、家居、运动户外等类目,也显示出京东希望发挥中国供应链优势,精准满足海外华人及本地消费者需求的意图。
刘强东关于“不走廉价倾销模式”的判断,深刻影响着京东此次出海策略的设计。京东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其近年来在国际化“人、货、场”上的持续布局:全球售业务在2024年迎来成交额与订单量翻倍增长;布局Joybuy、Ochama等零售端平台;并通过“全球织网计划”在欧美亚初步建成高效仓配网络。
刘强东强调的“本地电商、本地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只卖品牌商品”战略,正是此次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计划的底层逻辑,避开与亚马逊在欧美品牌上的直接竞争,专注于将优质的中国品牌嵌入本地零售生态。
然而,京东进入半托管市场并非坦途。赛道已然拥挤,从先行者“出海四小龙”到Shopee、Ozon、美客多等本土平台,甚至亚马逊的“低价商城”板块,都布局了类似模式。
2025年,半托管竞争将步入深化阶段,呈现几大关键趋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海外仓价值和合规门槛陡增,平台与卖家关系转向深度绑定合作,竞争焦点升级为履约体验比拼与卖家运营效率赋能。
这些趋势意味着,半托管不仅考验平台的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更倒逼卖家加速向品牌化、合规化与供应链本地化转型升级。对于广大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这既是借力巨头拓展品牌全球化的机遇窗口,也是能力跃迁的严峻挑战。
京东以半托管模式助力中国品牌出海的雄心,是刘强东重塑国际业务的关键落子。面对复杂的全球竞争环境和不断抬升的合规要求,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平台的政策扶持与流量倾斜,更在于品牌卖家自身能否高效驾驭多平台、多地域的运营复杂度。此时,高效的管理工具成为重要支撑。成熟的跨境电商ERP系统,如易仓ERP,已提前布局完成了与京东Joybuy、亚马逊、Shopee、Ozon、美客多等平台的对接,能为入驻卖家提供必要的系统支持。
京东的半托管尝试,预示着中国品牌全球化路径的多元化探索。刘强东的千品牌计划若成功,将重塑跨境电商价值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