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南亚讲的是增长的故事;2023年,东南亚卖家的目光不仅只有眼前的销售额,还要抵达至更远的路标。据“调研企业认为未来东南亚的增长点”的词频统计图显示,品牌模式、本土化以及供应链能力是未来的增长点。
具体到2023年,在东南亚卖家最关注的重点环节中,调研结果显示,排名前三的有本土化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产品研发。
综合以上趋势,聚焦于三大方面呈现。
首先,东南亚的品牌模式颇受卖家关注。
有一部分卖家会认为“产品的终局是品牌”、“品牌是东南亚为数不多的出路”,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前路茫茫,道路且长。
在前文提及的“对品牌的信心程度”的调研发现,有13.92%的卖家认为做品牌的信心度为0,还有44.3%的企业表示对品牌仅有三成的信心,而这个群体占比最高。此外,仅有2.53%的卖家对做品牌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看来,做品牌这件事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其次,一直呼声很高的“本土化”究竟是什么?在构建本地化能力过程中,卖家需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对本土化是否有正确的认知?对本土化泛泛的理解即是建本土店铺、账号,意图最大程度获得利润空间。而卖家是否理解对本土的消费者、市场需求,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不是仅仅用惯常的流量思维、性价比战略、追求高ROI打进市场,成为一个认知的关键点。
2.本土化是否与业务经营深度融合?东南亚被坊间盛传为“下一个中国”,中国企业在出海时试图想将东南亚被盛传为“下一个中国”,于是中国企业在出海时简单粗暴地将“中国打法”复刻到共性甚多的东南亚上,没有真正理解目标国家市场的特性。
实际上,卖家出海时亟需考虑的是,企业是先建立、积累当地资源再进入市场还是先进入市场再找资源?本土化团队管理成熟度如何?是否有与当地华人华侨群体形成合力?与第三方海外仓合作还是自建海外仓?这些疑问是在试图问卖家一个问题⸺有没有将本土化做深。
最后,卖家出海东南亚仍未将供应链能力发挥到极致。在面对消费者纷繁复杂的需求变化,企业需用更强的供应链能力赋能,应对新兴市场更快的变化。
跨境眼观察三期期刊《求索》从欧洲、美国、东南亚、日韩、拉美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全球区域市场电商规模及发展现状,帮助卖家寻找蓝海市场及热销品类。点击链接了解详情~三期期刊《求索》
内容为跨境眼观察原创内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