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黄香,出都昆国(现马来西亚),在扶南(现柬埔寨)南三千余里
金邻一名金陈(现泰国)……地出银,人民多好猎大象
诸蕃国之富盛,多宝货者,莫如大食国,其次阇婆国(现印尼),其次三佛齐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时至今日,这块近岸热土依旧吸引着中国商人的目光。
然而,任何东南亚的亲历者都不会告诉你这是一块善待出海人的“温柔乡”——当TikTok直播、国牌美妆火遍东南亚,物流丢件、仓库查验、地域摩擦等等亦埋葬了无数东南亚跨境人的梦想。
暴富神话并非凭空而来。在过去几年,东南亚市场的“造富潮”并非是像2017年前后那种野蛮生长、纯粹“搬运卖货”的旧剧本。
相反,它更像一场精准的“卡位战”:一群目光敏锐的中国企业抓住了各自的差异化优势——或善于把握流量,或依托国内成熟产业链,或精于品牌运作与消费洞察——他们趁着最后一缕流量春风,快速实现了财富积累。
中企从“淘金”到“种地”
神话的余晖仍在,但“淘金”的规则已然改变。
当欧美市场疑云未散,出海势能正加速涌向近岸的东南亚。面对即将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人们不再执着于“抓风口”,而是集体聚焦利润,努力完成从“淘金”到“种地”的身份转变。
“种地”的本质,是放弃短期投机,追求可持续的深耕。
对于部分先行者而言,将工厂建在东南亚,已从一道“选择题”升级为“必答题”。这既是顺应第四次全球产业链转移、主动靠近低成本要素的理性决策,更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通过多元化产能布局,构建供应链韧性的明智之举。一个新身份往往能为出口欧美的订单增添一份关键的确定性。
当然,对于更多的企业而言,轻装上阵、巧用“软实力”仍是最佳策略。
当运营营销逻辑从流量买卖转向品牌心智的培育,成功的关键便不再是测算出某个爆款,而是通过深度洞察本地用户需求,提供本土化、差异化的产品;讲好品牌故事,与消费者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建立本土代理与分销网络,提供可信赖的服务等等。
以上只是一些切片,当前中企出海姿态之多元,难以用三言两语盖之。浪潮之下,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各自坚定的选择。
结语
我们不会无视风险,自然也不该忽视机遇。
出海的势能从美国市场撤离,并加速涌向近岸的东南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另一面,正是“山中有真金,海底藏明珠”。
据跨境眼2025全球电商平台报告,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东南亚依旧是发展前景最佳的地区之一。在电商货架上,几乎所有品类赛道都还存在着从“无”到“有”或从“有”到“优”的升级机会。
4万亿美元GDP,4%以上经济增速,6.5亿人口,平均年龄31岁。东南亚的机遇,就藏在这些数字里。当一个庞大、年轻且购买力持续上升的市场成形,消费升级便不再是遥远的预测,而是眼前的现实。
《进击的跨境人》第15期“全球电商平台报告”
温馨提示:为保证期刊内容质量,跨境眼对报告合伙人资历要求较高,详情请咨询跨境眼商务客服:kjygc2020;本文首发于“跨境眼观察”微信公众号,为跨境眼研究院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