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跨境眼
  1. 首页
  2. 干货
  3. 美国封杀华为在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跨境电商何去何从?

美国封杀华为在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跨境电商何去何从?

跨境眼观察 跨境眼观察 2020-08-20
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全部被“封杀”,疫情再次反扑,内循环……如此动荡的国际大环境,对跨境电商有何影响?

现在是一个需要保持警惕的时代,而且愈来愈需要警惕。忘掉上半年的蜜糖吧,远征才刚始


作者|跨境眼观察 曾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跨境眼观察”


最近,“内循环”很火。中央的原话是: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段话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的航向开始从对外转向对内。

 

这一巨大转变是在急剧波动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目前,全球疫情远未达到拐点,各国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我国与美印的关系又几乎跌入冰点,各国间的关税大战蠢蠢欲动……作为极度依赖出口的世界工厂,中国需要做强做大内部市场,以掌握主动权。

 

对于同样以出口谋生的跨境电商来说,挑战也才刚刚开始。国际大背景下的任何一个因子,都有可能改变未来的经贸环境。那么,如果要在不确定性中找确定性,接下来跨境电商最有可能的机会市场会在哪呢?

 

“应该还是美国。美国消费能力强,经济复苏快,再加上疫情期间对线上消费习惯的培育,有很大的掘金空间。”川流网创始人吴嘉阳在此前的交流中表示。

 

独立站资深卖家John有不同的观点:“美国固然是全球电商最大的市场,但是中美关系、疫情等都存在风险。特别是现在很多人沉浸在看起来赚钱的局面中,一旦决策失误,今年可能输的多,赢得少。”下半年John将精力从美国站转移出来,更多关注欧洲和日本市场。

 

还有卖家表达了更深的担忧:“为了重启本国经济,实施类似‘内循环’或通过压制进口来扶稳本国经济的国家可能会越来越多,这将给跨境电商带来挑战。”

 

机会市场,众说纷纭,可能是任何一个有待远征的地方。为此,跨境眼观察梳理了疫情态势、经济复苏、关税等外部环境情况,与大家共探讨。




1


下半年疫情与物流风险仍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是境外疫情的发展态势,其给卖家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在于物流。头程上,经过上半年的调整和打磨,国内物流公司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虽然价格与往年相比仍处于高位,但头程畅通不存在问题。

 

而下半年最大的风险在于,疫情的严重程度将导致尾程问题的频发。这也就是为何跨境圈频频被爆仓、包裹延迟等新闻刷屏,究其原因在于巨大的包裹量与尾程派送运力不足的问题叠加,雪上加霜。特别是对于自发货的卖家,可能会面临大量退货退款的局面。


WechatIMG1.jpeg

(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疫情排名数据更新至2020.08.19)


如上图,美国、巴西、印度的疫情形势仍然不乐观。截止8月19日数据,排名第一的美国累计确诊565万例,巴西突破341万例,印度总病例数达276万例。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国家的单日新增确诊数均超过几万例,增势迅猛。


image.png

(Source: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先看看聚集着最多中国卖家的美国站:美国南部和西部存在较大风险,美国东部和北部的疫情控制较为稳定。


比较美国各州的疫情情况,尽管纽约是死亡人数最高的州,但经过四五月份的控制已经趋于平稳。卖家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州,这三个州的总病例数都超过40万,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加利福尼亚,感染人数还在持续往上走。


image.png

(Source: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接着是拉美国家。在全球10个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中,拉美地区占了四个,有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其中最不可控的当属巴西,拉美的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已接近全球的30%,巴西就占了一半。此外,印度的疫情控制也不乐观,再加上中印之间频繁的擦枪走火,印度卖家要更为慎重。


image.png

(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数据更新至2020.08.19)


欧洲站中,英、法、德相较趋于平稳,英国虽然总量较大,但新增数得到控制。西班牙却岌岌可危,在经过五六月的短暂平稳后,由于放松警惕疫情在7月份开始反扑。现在西班牙已经成为全球第12个累计病例超过30万的国家,8月18日新增2万多例。

 

对于上述提及的几个站点的卖家,在判断未来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需结合本国、本区域对于居家隔离令和戴口罩政令的执行力度,并且时刻警惕反扑的可能性。在发货和选择海外仓上要更为慎重,尽量把货备到低风险区;而疫情之前,是铺货和邮包的天下,疫情之后,自发货受限,海外仓已是趋势。




2


世界经济萎缩,英国最惨烈



疫情发展进程也决定着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全年世界经济将大幅度缩水4.9%,美国下跌8%,英国下跌10.2%。这些预估数字意味着衰退严重程度堪比1930年代的大萧条。

 

截至当下的数据,英国最为惨烈。

 

英国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今年第一季度GDP下降2.2%,第二季度狂跌20.4%。这是英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首次衰退,GDP的下降幅度是美国和德国的两倍。按照定义,GDP连续两个季度萎缩则意味着经济衰退。经济一旦衰退,意味着居民收入下降、消费能力降低、失业、社会福利开支增大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环境下,给到跨境电商的蛋糕自然也不会太大。


WechatIMG5.png

(纽约时报|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跨境眼观察)


英国经济要重启并逐渐走上正轨并非易事。英国上一次衰退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持续了15个月,这期间GDP下跌了7.2%,失业率在两年之后才开始回落。

 

虽然此次衰退是由停工停产造成的,专家预测并不会像2008年那样在底部停留太久,但这次衰退给英国的打击也至少需要1年时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而且与此前不同的是,2008年的经济衰退与房地产和股票有关,打击的是收入较高的人群。但疫情让大量的中低收入人群受挫,这部分人群正是中国跨境卖家英国站最主要的消费者。

 

再来看看美国,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将近四分之一。某种意义上,全球经济的恢复程度取决于美国的恢复程度。但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目前消费侧严重拖累美国经济,对二季度对美国经济的拉动率为-25.1%。

 

目前,美国通过超常规发债、印钱来缓解失业人口的基础生活问题。给中国卖家最为直观的感受是,每次发钱,销量就上涨,一旦不发钱,销量马上下跌。这当然不是长久之策。其实,美国的经济复苏能力不容质疑,核心在于疫情能否得到很好控制,经济重启节奏可能一再因新一轮的感染激增而推迟。




3


逆全球化、关税乱战将成常态



由疫情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有“逆全球化”。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用10年的时间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和商品出口国,全球化给了中国最大的发展机会。但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太多国家没有占到优势,而这次疫情正好给了大家进行“逆全球化”的机会。

 

一方面逆全球化会加速各国“产业回流”,如喊得最响的美国和日本,已将部分产业迁回本国或者迁往东南亚;另一方面,为了扶持本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会通过关税政策来遏制进口。

 

首先提到的还是美国。例如8月6日USTR公布了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中的延长公告。其中21个税号下所有商品和169和税号下部分商品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原8月7日到期)。同时,未获得有效期延长的共涉及441个税号下727项产品,从8月7日起恢复加征25%关税。

 

印度也抡起了关税大棒。印度考虑对进口太阳能电池从8月起课征15%的关税,并考虑在明年加征至30%到40%。印度进口的太阳能和组件中近80%都来源于中国。

 

在跨境电商方面也下了命令。除了强制禁令中国APP外,印度要求从8月起,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必须标示原产地,目前亚马逊、Flipkart等已经执行这一政策。亚马逊表示若卖家不遵守规定,将会被强制暂停Listing。印度这一政策显然是针对中国,印度希望通过标注原产地后,引发印度人民的爱国情怀,购买国货而非中国的产品。

 

再比如让中国卖家叫苦不迭的日本逆算法,税务政策一再趋紧;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也针对中国陶瓷产品发布了21项贸易措施,这是我国20年来陶瓷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历史之最。

 

当然,关税大战并非只针对中国,例如欧盟、美国、俄罗斯等也频频发生。只是作为出口大国,中国在这场关税大战中损失将最为明显,而合法合规也成为中国卖家越来越紧迫的议题。




4


政治摩擦,中美关系到了十字路口



中美摩擦,这是最近最热的话题。就在8月17日华为又遭到了来自美国的一拳重击:美国商务部发文,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的权限,将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全部被“封杀”。这意味着,所有为华为工作的芯片公司,只要使用美国设计软件或设备就会受到影响。


中美关系已经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上。频频对华为下手,强制Tik Tok退出美国、试图封禁微信等APP ,对中国几百家高科技公司进行制裁;外交上,驱赶中国记者、互关领事馆……下一步会不会对跨境电商下手很难说。在11月份美国大选前,中美之间必定会充满各种纷争,每一天起来世界都有可能发生巨变。


除此外,中印之间的摩擦也不小,日本据说也想要封禁微信,与澳大利亚也存在摩擦争端。




5


想探讨的几个点



以上提及的如美国、印度、英国、西班牙等几个市场,有多大的机会就有多大的挑战,卖家应更为慎重。此外,我们还想提出几个思考:

 

1、危机过后哪些国家经济能恢复得更快?

 

经济恢复能力反映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恢复,对未来是否有信心,更倾向消费还是储蓄等。全球保险公司FM Global在2019年对全球130个国家的经济体质和恢复能力进行了评估,排名前10的国家是:挪威、丹麦、瑞士、德国、芬兰、瑞典、卢森堡、奥地利、美国、英国。

 

以上大多是欧美国家。对于想要继续做欧美市场的卖家来说,不妨结合各国的经济恢复指数、疫情的防控能力、电商市场的潜力,选出目标市场。而且,因为发达国家的电商市场基本处于明牌状态,很多机会点需靠自己去创造,例如寻找市场的消费新趋势,挖掘细分品类的机会,做深做强供应链,等等。

 

2、中国消费增长红利,是否值得卖家两条腿走路?

 

据eMarket的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消费市场,100多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预计到2020年末中国的零售消费市场达到5.072万亿美元。同时,随着“内循环”的提出,中国也持续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中心”转变。


在这样的契机下,对于那些已经掌握绝对供应链优势和品牌化经营的卖家来说,是否可以考虑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两条腿走路呢?

 

3、东南亚:风险小,潜力大?

 

2019年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韩国等几个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体的出口额,分别占全年出口金额的17.12%、16.72%、14.41%、5.73%和4.23%。今年因疫情的发酵和中美关系摩擦加剧,东盟已反超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体,东盟国家的潜力不容小觑。

 

东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即绝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拥有超6亿人口的东南亚,历来也是中国卖家的必争之地。《谷歌淡马锡2019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东南亚电商价值为380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7.6倍;电商覆盖1.5亿人,是2015年的3倍之多,预计2025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将达1530亿美元。如此来看,东南亚是否是风险最小潜力较大的市场呢?

 

而且在“产业回流”的进程中,一些跨国公司也倾向于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特别是越南,成为供应端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为了降低成本或者是减少中国出口的摩擦,一些卖家也将供应链转移到了东南亚,或者在东南亚设立公司进行发货。这些都需要卖家们考虑得更长远些。


4、未来两年,10亿级别的卖家矩阵会快速扩大


在经过上半年成倍的增长之后,很多卖家赚得盆满钵满,一些卖家继续开足马力,斗志满盈;也有一部分开始陷入迷茫,精力被琐碎分散。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卖家们拉开距离的时候。


从下半年开始的未来两年,相信有一批卖家会快速成长起来,10亿级别的卖家矩阵会快速扩大。这时不妨想想我们的时间花在了哪里?研究选品、研究供应链、和同行交流学习、组织人才优化上?做好时间管理,因为专注,所以持久,所以优秀。


WechatIMG7.jpeg

-有思想,有干货-

加入跨境电商卖家交流群,
获取行业报告、管理案例
请加我微信



*本文由 跨境眼观察 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声明:网站文章来自于跨境眼团队编写发表或转载自其它媒体,未经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转载,若有版权等任何疑问,
请联系:service@kuajingyan.com。
本文被以下专题收录:
登录后参与评论
加入圈子
热门课程 更多好课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客服
  • 商务合作
  • 读者社群
  • 报告咨询
  • 找仓租仓
  • 跨境入门
请注明:企业-称呼-咨询需求
软件
  • 多平台ERP
  • 海外仓业务
  • 物流与货代
  • 亚马逊广告
  • 服务商业务
请注明:姓名-身份
(卖家/服务商)
电话
1802766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