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对拼多多的跨境出海问题讨论得非常火热。其中有一个说法小波儿是比较认同的:“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外发达国家电商的主流趋势,拼多多的模式一向弱化了品牌……”
品牌化之所以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小波儿认为离不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事实上品牌会比产品本身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认知。而让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和产品产生认知就是我们营销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的第一步。
所以小波儿今天的干货分享主题就是,如何合理利用消费决策的四个过程(认知、考虑、购买、忠诚),留住品牌的潜在客户并让其成为品牌的忠实客户。

“产品是否是客户想要的?”这是卖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消费者希望购入一台电脑,而卖家是卖厨具的,那说明他们相互之间都不是对方的“Mr.Right”;如果产品是消费者需要的,但是由于曝光量不够,导致消费者根本不了解有这样的品牌存在,一批潜在客户就这样流失……
首要目标是为产品增加流量,特别是高转化的流量,简单地说就是“刷存在感”。这个时候曝光量是主要关注的数据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方式查看广告的曝光:
① 广告活动管理器
② 品牌分析-全系商品搜索表现报告
③ 通过归因来查看站外引入的流量
其次是如何能够在向消费者展现产品的时候展现品牌和产品特色,让消费者记住我们。
比如保健品“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脍炙人口的文案成为很多人的记忆点;著名凉茶饮料“王老吉”用简单的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既展现了产品特点,又简单上口,便于记忆;还有“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些经典广告都给了我们一个参考方向。

加购、加心愿单等行为都属于买家有较强的购买意愿的标志性动作。这时卖家可以关注两个数据:
① 通过品牌分析-全系商品搜索表现报告来查看加购数据;
② 通过品牌指标面板来分析对应品类在购买意向阶段的竞争现状。

这个阶段的运营重点是制定更合理的运营计划来提高转化,所以这几个数据指标是不能忽略的:
① 转化率和ROAS
② 品牌分析-全系商品搜索表现报告中的转化率数据
③ 广告报告、业务报告等查看和计算商品的转化及投产表现
④ 通过品牌指标面板来分析对应品类在已购买阶段的竞争现状。

说到复购率的提升,不得不提到SD再营销和购买再营销功能。小波儿之前专门提到过,大家可以回顾这篇文章噢!
图源:亚马逊广告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漏斗”,核心都是提高产品的转化,引导消费者关注我们的品牌。这一过程远比看上去复杂:消费者的主观思想不可能通过寥寥几句就彻底改变。所以卖家们也要有意识地利用有限的手段来潜移默化地产生无限的影响,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为自己品牌产品的热销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今天奇点出海要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还想了解更多有关亚马逊的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见解,可以来评论区交流,对于亚马逊,我们有很多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