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海事数据咨询公司Windward的数据,近几个月来,由于港口拥堵在港外待泊的集装箱船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全球贸易的所有集装箱船中有20%处于拥堵待泊状态。即全球五分之一的集装箱船陷入港口拥堵,此外,其数据显示,四分之一的船只受困于中国港口。
船公司一直在调整船期表但船期可靠性依然较低。此前有班轮公司采取分流将集装箱船从上海转向其他港口,但这也增加了宁波舟山等其他港口因运量增加而出现的延误,或者承运人正在采取停航的方式。
据Windward称,疫情的封控加重影响了港口的拥堵,Windward4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港口外待泊的集装箱船数量比2月份高出195%。即自首次实施封控以来,在中国港口外待泊的船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从2月的260 艘攀升至4月的506艘。3月份是深圳受疫情影响的情况,4月份是上海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在4月和3月的快照中,分别有506艘和470艘船只滞留在中国港口之外,2月,这一数字只有260艘。
尽管看起来有如此多艘集装箱船滞留在中国沿海,全球其他港口的拥堵情况可能会得到缓解,但情况似乎正好相反,许多主要航线的船期被打乱。南加州海运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数据显示,集装箱船的数量再次上升。4月4日创下运量的新低,共有33艘船驶向洛杉矶和长滩;但4月19日南加州积压的集装箱船已跃升至51艘。
Windward数据显示,4月12日至13日期间,全球有1826艘集装箱船在全球港口外待泊,约占全球集装箱船总数的20%。其中有506艘集装箱船在中国港口外待泊,占全球等待船舶总数的28%。相比之下,2月份,中国港口的积压船只占全球港口拥堵船只的14.8%。

即使现货运价近期持续下跌,大家也可以看到近期货运行业内卷厉害,市场上很多提供低价的货代“为什么他的价格这么低?” 他不想赚钱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你面对的还是靠业绩吃饭的销售,那么他还把货接下来时他赚什么这个问题有想过吗?
这种情况下,一些不靠谱货代的骚操作就出来了。市场随便办个营业执照就自己收货的货代大有人在,所以选货代要慎之又慎,不要心存侥幸。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选择物流,不是越便宜越好。不要贪图价格便宜最后导致货物及运费两空,要选择风险把控能力强,有后端处理能力,会优化各个环节的时效,一手庄,他们能完成装柜,自己预订航班。
货代选择的好,是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精力、成本,货代应该成为卖家的物流管家,应提供物流方案,优化物流成本等。
近期,多家船公司宣布,5月1日起调涨亚洲至美国跨太平洋航线的“综合费率附加费”(GRI)。随着上海有序复工,除了制造业将大举出货,原本封锁的港口也将渐次开放,这将使断链的供应链逐步顺畅,而原本已经吃紧的集装箱船运力供给恐怕会出现更大缺口,推升运价反弹。
此次调整价格,以每FEU(40尺标准柜)为单位,加征1000-2000美元不等的附加费,以运价涨幅概算,约相当于一到两成。其中包括COSCO、ONE、长荣、阳明、HMM等船公司都在涨价之列。
美国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市航标DPI信息平台的新闻快报显示,几家服务于跨太平洋航线的领先集装箱承运人最近更新了各自的运价,包括自2022年4月15日起生效的新的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GRI),其中有COSCO、Evergreen、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 和ZIM。
Evergreen每40尺柜干箱1000美元,冷藏箱2000美元;
HMM每40尺柜调涨1000-2000美元;
COSCO每40尺货柜加收1000美元。仅适用于根据服务合同运输的所有货物。先前于2022年2月15日生效的GRI被推迟至2022年3月15日生效,随后被推迟至2022年4月15日生效;
ONE每40尺柜调涨1000美元;
阳明每40尺柜加收1000-2000美元;
ZIM每40尺柜调涨1000美元。
所有其他尺寸集装箱的GRI均按公式换算。
还有一些运营商也更新了运价,包括从2022年5月1日起生效的新的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GRI),包括Evergreen、HMM、Ocean Network Express(ONE)、阳明和ZIM。
Evergreen每40尺干箱加收1000美元,冷藏集装箱加收2000美元;
HMM每40尺柜调涨1000-2000美元;
ONE每40尺柜调涨1000美元;
阳明每40尺柜加收1000-2000美元;
ZIM每40尺柜调涨1000美元。
所有其他尺寸集装箱的GRI均按公式换算。
注:HMM 和阳明 GRI都是对于运往美西USWC、美东USEC、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目的地的货物为每40尺集装箱1000美元,对于运往IPI、MLB、RIPI目的地的货物,每40尺集装箱为2000美元。所有其他尺寸的集装箱的GRI均按公式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