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跨境眼
  1. 首页
  2. 干货
  3. 联邦快递控告华府:勿令我们“躺着中枪”

联邦快递控告华府:勿令我们“躺着中枪”

空气尘埃 空气尘埃 2019-06-27
继上月将华为文件误送美国后,被中国立案调查、又有传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列表的联邦快递,现已成为大国贸易争端的风眼。

  继上月将华为文件误送美国后,被中国立案调查、又有传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列表的联邦快递,现已成为大国贸易争端的风眼。

  上周五(21日),科技杂志《PCMag》的一位英国撰稿人在伦敦以联邦快递(FedEx)寄送华为P30手机到纽约被退回,退件上更写明退回原因是“美国政府与华为及中国政府的事宜”,掀起中国以及西方国家关注科技新闻的网民言诛笔伐。

  本周一(24日),联邦快递更因美国实体列表的规限,提告美国商务部,指有关规定让其企业负上“不可能的法律责任”,直指“我们只是一家运输公司,并非执法部门”。

  联邦快递周二(25日)公布业绩,本年第二季亏损近20亿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超过11亿美元盈利),未来更会取消对网络零售巨企亚马逊(Amazon)的速递合约,相信是要响应后者企图杀进物流市场的新竞争。此时此刻,联邦快递可算是祸不单行。

  外界普遍认为,联邦快递一方面要符合美国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得失中国,才会导致近月误送和拒送事件的丑事。

  的确,这些事件与中美贸易争端有关连,不过其关连却非如外界认为般简单。


  禁华为致乱 前线人员不知所措

  这一次拒送华为手机事件,几乎可以肯定是“纯属意外”,不过却是跟贸易争端有关的意外。

  美国目前的华为的封杀有两个层面。一是将华为置于“实体列表”(Entity List)之中,禁止美国企业在未经准许下向华为出口产品或服务;二是美国企业被禁止使用华为的通讯设备。


联邦快递控告华府:勿令我们“躺着中枪”

  受贸易战影响的美国企业已向特朗普不断施压(图源:Getty)


  由于将一部华为手机送进美国境内,既非美国出口,而手机也非联邦快递使用的通讯设备,因此联邦快递将手机送到美国,是不受美国封杀管制的。

  问题是,今日美国禁绝华为的新闻不绝于耳,造成美国要与华为完全断绝来往的刻板印象,联邦快递前线人员若得悉寄送美国包裹内含华为产品,也未必知道该如何处理。而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拒绝处理,所以才会导致这次拒送问题。

  联邦快递的欧洲营运主管就指,其前线人员收到华为手机包裹后,顿时惊慌失措(panic attack),马上就把包裹退件。这位前线人员当然是为免把关不力,让公司负上法律责任,而害及自己的工作,因而用上“不做不错”的对策,却不知在此事中,其实联邦快递并没有甚么关要把。


  状告华府的来龙去脉

  拒送华为之误公开三天后,联邦快递就控告美国商务部,也让外界误以为两件事有所关连。不过,联邦快递行政总裁史密夫(Frederick Smith)就公开澄清,其实两件事完全无关。

  然而,史密夫却指出这次拒送事件反映出美国封禁华为为联邦快递带来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当然是前线员工误解法规而出错。更重要的第二个问题,更是“实体列表”将使联邦快递冒上极大的法律风险,因此才导致他们不得不在周一提告美国商务部。

  “实体列表”所根据的《出口管制条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将类似联邦快递的企业定义为“转送人”(Forwarding Agent)。而有关条例则明文禁止转送人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有关转送,其罚则按每件案件属刑事或民事之不同,有可能高达百万美元。

  在其法律文件中,联邦快递称他们已有系统去检查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地址,去确定他们是否在美国的“实体列表”上。然而,每日处理近1,500万宗邮递的联邦快递,却难以将所有包裹逐件检查,去决定其代送之物有没有违反“实体列表”相关的禁令——除了营运和成本的考虑之外,这种检查甚至会让联邦快递冒上“侵犯私隐”的额外法律风险。

  虽然美国商务部的响应是,条例只要求联邦快递不在“知情”的情况下转送有关包裹,没有要求联邦快递知道每件包裹所寄之物为何,可是联邦快递却曾被控在2011至2012年间违反出口管制,其中判决指出联邦快递“知悉或应该知悉”有关包裹违反管制的状况,而案件终于去年以50万美元作庭外和解。

  如果美国政府继续扩展“实体列表”,以作为对各国贸易战的工具,又不修例收窄转送人的法律责任的话,联邦快递未来只会遇上愈来愈大的法律风险。其法律文件更指出,为避风险,联邦快递或许只能中止任何“可想像”或“有可能”会让它负上相关法律责任的业务。

  处于风眼之中的联邦快递,此刻也不怕“枪打出头鸟”而提告华府,可知道其忧虑有多严重。


  对商人的无奈 该宽容体谅

  中美贸易争端中,最显而易见的是双方的关税战。其直接影响的当然是双方的进口商。如果一家从中国进口家电的厂商,因成本考虑而中止与中国企业的订单,我们绝不会认为这是这家企业“有意针对中国”的做法——这全是商家营商考虑的问题。

  然而,面对实际上受贸易争端间接影响的企业,诸如联邦快递等,不少人在没有清楚理解企业背后难处的情况下,就贸然对这些美国企业作出情绪反弹,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应该的。

  它们要面对的法律风险、前线员工出错频率、营运开支等等,实际上与一个进口商要面对的额外关税一样,是美国贸易政策强加于其上的附加成本。如果政府要强推政策,在商言商的企业,也只能逆来顺受。这一次联邦快递控告华府,也是一场商家的反弹。

  除了法庭申诉之外,商人实在难以抗衡政府法规的公权力,这些只望安稳求利的商家,在贸易战火枪林弹雨之下,可说是“躺着也中枪”。对于手无寸铁、躺着中枪的人,我们不只应该宽容,更是要体谅,甚至同情。

声明:网站文章来自于跨境眼团队编写发表或转载自其它媒体,未经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转载,若有版权等任何疑问,
请联系:service@kuajingyan.com。
本文被以下专题收录:
登录后参与评论
加入圈子
热门课程 更多好课
软件
  • 多平台ERP
  • 海外仓业务
  • 物流与货代
  • 亚马逊广告
  • 服务商业务
请注明:姓名-身份
(卖家/服务商)
客服
报告咨询
加入读者群
电话
1802766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