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犀网编辑 文章约1000字
入夏之后,气温不断上升,不仅户外活动的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跨境卖家也要谨防危险品遇高温起火。昨日有不少货代发消息称,“上海一柜子起火,天气热注意风险,请勿冲货,瞒报。”


从货代发布的视频来看,现场火势不小,一大批货物已经淹没在火海当中,空中浓烟滚滚。但所幸附近的人员不多,希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货代们纷纷提醒:
“天气炎热,电池货物最近频繁起火,爆炸,切勿虚报瞒报。”
“注意风险,请勿冲货、瞒报,合规出海永远是第一位。”
一直以来,跨境危险品的误报、瞒报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了不少严重事故。为此,海关总署引起重视,开启了专项严打行动。
7月20日,海关总署召开了“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百日专项行动部署动员会,瞒报伪报将成打击重点对象。

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海关安全生产工作,深刻认识危险品口岸滞留和伪瞒报走私带来的风险隐患;要立即行动,按照各项安排抓好落实,有效防范化解口岸危险品滞留风险,要坚决遏制伪瞒报违法行为!
日前,南宁海关就查获了一批共计7.8吨的危险货物。
当时爱店海关在对一票出口百杂货物实施非侵入式查验,南宁海关H986集中审像中心审图发现该票货物图像存在异常。

现场关员随即对嫌疑区域开展精准查验,发现该票货物内夹藏490个未标明规格信息的铅酸电池,共计7.8吨。经鉴定,该货物属于第8类危险货物,可能会产生爆炸的危害。
导致铅酸电池爆炸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性,因电池内部压力过大,引起蓄电池壳炸开;另一种是化学性,由电池里边电解出来的氢气碰上外部明火会被点燃。因此,该类产品的审核比较严格,其包装容器应经海关鉴定合格才能出口。
可以想象得到,如果这重达7.8吨的铅酸电池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所幸被海关及时发现,遏制了危险的发生。
此前,汕头海关所属汕头港海关也查获了一批瞒报的危险品,在一票申报为电动玩具的出口货物中,夹藏了未申报的铅酸蓄电池(含酸)10箱。因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不具备进出口危险品资质,且当事人未按要求向海关申请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此情况已被立案调查。
所以,跨境出口货物伪报、瞒报、误报,不仅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能触犯法律,跨境卖家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除了铅酸电池之外,跨境出口的危险品还包括易燃易爆物品、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等,卖家需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申报,并做好相关规定的准备工作,确保货物出口合规且安全。
如果卖家有更多的问题,欢迎扫码加入海犀网跨境电商交流群,共同探讨物流问题,解决跨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