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跨境眼
  1. 首页
  2. 干货
  3. 亚马逊大卖家和小卖家都是如何选品的?

亚马逊大卖家和小卖家都是如何选品的?

空气尘埃 空气尘埃 2021-01-26
为什么明明参考了亚马逊的新品排行榜,热榜,甚至review增长快的,销量环比增长快的产品,很多产品还是没法出现爆款呢?

为什么明明参考了亚马逊的新品排行榜,热榜,甚至review增长快的,销量环比增长快的产品,很多产品还是没法出现爆款呢?很多卖家都觉得自己的选品做的很好,但却做不起来。其实大小卖家的选品是有区别的。

亚马逊卖家选品

我们来看下很多普通卖家的基本选品方法

  1.从1688上找一些卖的不错的

  2.从亚马逊的排行,其他软件里找卖起来或者马上要卖起来的

  3.从本地的货源里去找市面上已经卖的不错的产品

  4.跟踪竞争对手的店铺,它哪个销量增长快,就跟踪什么

  这是一种低维的选品方法,尝试着做一下别人测好没有毛病的款式,可以选择,也不至于亏钱。


  更高一级的选品方法,是在上述的这些“事实爆款”里找出不足的款式,比如质量偏差,颜色太暗(当然,这些可以从评论里去找),然后去改进这些产品的缺陷,让它成为一个全新的款。

  根据长期对竞争对手的跟踪,我们发现,明星产品,从来不是靠抄袭的,而是靠发现,这里的主要因素便是时间因素,这是不可逆的,当你开发出一款爆款后,数据被亚马逊所掌握并且大量的推荐流量过来,这个产品,会很快速的成为爆款,但是不管多快,等到第二个人看到的时候,已经是当前热款了,如果发现者要跟进这个产品,那要做的,就是同样周期内,数据超过这个爆款在这个周期内的数据表现。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的推荐算法,是以指数级别来推荐的,也就是说,如果扶持期内,给你推荐了100人看,有20人购买了,那它接下去给你推荐的,可能就是1000人,如果你的数据依旧漂亮,那就是10000人,这种指数级的增长,可能在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内就会完成,试问投放非常大量的广告,能否做到这点。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开发市场上没有的款式,而且这些款式,要能受人欢迎

  有产品开发经验的朋友,可以回顾下工厂开发新品的流程,是不是会去收集很多展会的新版,然后结合新版来开发,更有的工厂,是直接购买国外的品牌新版,然后通过技术手法做二次创新,然后上市,这种产品,首先是市面上没有的,其次是加入了很多市场调查的信息,有比较大的爆款可能。


  现今已经过了以往跟着别人走的时间,我们需要在市场上做第一个卖这个产品的卖家。

  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公司,实际的选品,已经脱离了平台数据选品,而仅仅是作为参考,比如上述的,可以找到一些缺点的爆款,会有这些产品的存在,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供应链实力不足的原因。

  比如,之前有发现一款男鞋,其2周左右的表现是从20双增长到300双每天,是一个标准的爆款,但是我们在他的评论里看到了质量问题,特别是在2个月左右的评论里,看到差评云集。


  我们推论是因为第一批卖完后,赶不上第二批生产,或者第二批的质量出了问题

  这就是因为供应商的实力问题出现的,很多供应商一开始会给你很好的一批货,当你大量下单的时候,又会大打折扣,导致了这个爆款的失败,然后把机会给了别人

  而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深耕行业的产业链,从里面去认识,拉拢一些优质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本身就很重视研发和质量,如果你和他们合作,他们推荐的产品,实际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本身对市场的了解,才是最深入的,毕竟他们可不能测款。


  很多人从网络上寻找供应商,都不曾了解供应商是怎样的,也许有的人就是从当地批发市场作为依托,注册个1688账户,就开始批发了,并没有工厂,再者,假设是真实的工厂,那工厂的实力如何,在当地的工厂群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是否有实力进行研发投入,去各地设计展参加展会收集行业前沿信息,这些都不不了解的情况下,怎么发现爆款。

  我身边做起来的大卖,几乎都是靠着几家实力雄厚的供应商给出来的产品,也许就靠着一款,发了家,再看那些拿来主义的,看到好卖就拿来做的,几乎就是养家糊口,从来都不去注重供应链的开发和为系,靠运气,看天吃饭。能做起来的毕竟是少数。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刚入行的新手,该怎样选择公司的问题。

  请选择一家拥有成熟供应链体系的卖家公司,或者本身就有产品研发部门的公司,这样运营起来,会比较简单一些。

  毕竟,所有技术,像房价一样,总会改进/提高到一定水平,剩下那点顶端的技术,常人也没法接触到,比如,某公司的运营技术是60分,另一家是90分,60分的很快可能也能到90分,但是要突破90分,大家都很难。

  而产品方向就不一样了,运营好的和不好的公司,都能出新品,哪家公司背后的供应链资源丰富,研发成果多,那爆款的机会,就在谁手里。

  这是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的营业额,靠的就是老板的供应链资源,运营仅仅是辅助作用。

(来源:跨境电商达人张)

声明:网站文章来自于跨境眼团队编写发表或转载自其它媒体,未经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转载,若有版权等任何疑问,
请联系:service@kuajingyan.com。
本文被以下专题收录:
登录后参与评论
加入圈子
热门课程 更多好课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客服
  • 商务合作
  • 读者社群
  • 报告咨询
  • 找仓租仓
  • 跨境入门
请注明:企业-称呼-咨询需求
软件
  • 多平台ERP
  • 海外仓业务
  • 物流与货代
  • 亚马逊广告
  • 服务商业务
请注明:姓名-身份
(卖家/服务商)
电话
1802766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