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贸圈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国家拉闸限电这件事了。
本次限电,最早从本月初江苏省严格的“能耗双控”开始,随后广东省开始限电,然后迅速扩散到云南、广西、浙江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份出现了力度不等的限电措施。
以广东省、江苏省这两个制造大省来说,更是对相当多的制造企业进行了拉闸限电,强制其减少生产量。
广东采取“开二停五”用电方案,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错峰日只保留保安用电负荷,保安负荷在总负荷的15%以下!
江苏分级停限产,多家生产型企业“开二停二”,企业产能被强行削减。
如此严格的限电措施,无疑是给制造企业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为何突然要对制造业拉闸限电呢?
因为电力资源紧缺。
那大家就更奇怪了,发电厂明明正常运转着,何来缺电一说?
1. 排放额度有限,需达“双碳”目标
这得从我国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说起,各省都有每半年的碳排放额度,如果半年的碳排放额度用到了警戒线,那么就得采取“能效双控”,以确保全年碳排放额度达标。
从这一层面来说,对制造业拉闸限电就成了必要措施。
或许你又有疑问了?
仅仅为了碳排放达标,就这么“大刀阔斧”的限电了。要知道,这背后可是关联着千千万万企业的“存亡”啊!
原因,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拉闸限电政策的推出,更多还是我国基于自身的主观需要、危机意识等考虑,来给当前过热的产能降降温。
所以,碳达峰、碳中和只是个表层的原因。
2.产能过热,急需降温
那又一个疑问点,为何产能会过热?
在疫情爆发后,印度、越南这两个加工大国可谓是处在半瘫痪状态,工厂停工停产;全世界也就中国的疫情控制得好些,能够正常开工,生产产品。
于是,大量订单转移到中国。
外贸行业一片火热,企业接单接到手软!
那他们岂不是乐在其中:赚翻啦?
但事实并非如此。
3.企业内卷严重,议价涨价能力弱
很多外贸企业不仅没有获利,甚至可能还要面临亏损。原因何在?
一方面,是我国的制造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 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因而,只要有一利可赚,就没有企业敢提价,内卷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是制造企业盲目扩产能。在订单量激增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的反应都是立即增加产品线,大量招人。同一件产品,一个月内产量翻番,但需求量还是维持一定数字。供应量暴增,价格自然上不去。
以“意外走红”的口罩来说,去年疫情严重时,湖北地区一个口罩价格高达五元,但到了2020年底,五元一包还包邮的口罩几乎没人要。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一年内造了2000亿只口罩。
更何况,大量订单生产出来后,堆在仓库,还得等着装船运出去。
在当前海运价格疯涨的情况下,国外进口商可涨价空间较小,这也从客观上制约了企业对外议价涨价的能力。
所以,即便是海运成本高昂,外贸企业也只能“自咽苦水”。
4.缺少定价权,原材料价格大涨
除了海运费在涨,原材料也在大幅涨价,而且几乎成倍增长。
海运费上涨已经让外贸企业举步维艰,更别说还得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尴尬局面。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这样的工业大国来说十分难受,因为我们对大宗商品的依赖很大。其中,铁矿完全依赖进口,澳大利亚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铁矿资源;铜也严重不足,作为全球第一大铜进口国,消耗量占世界的40%,但70%的铜被必和必拓等国际巨头握在手里。石油更不用说,虽然我国在石油安全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无非是渠道多元化,定价权还在美国手里,美国说涨价,几乎所有的化工品都要涨。
铁矿、铜、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已是很大。更惨的是,作为主驱动经济增长的煤炭价格暴涨。
以火力发电要用到的动力煤来说,4月份时,动力煤参考价还是579元/吨,到了9月份,价格已经突破了800元/吨。涨幅近50%,可谓创了历史新高。
煤炭价格暴涨,电价又处于严格把控中,对火力发电厂来说,每发一度电几乎都要亏损。更何况,国外订单的转移,使我国很多企业在过去几个月都是满产满销,有的企业订单甚至排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用电量必然激增,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更是达到26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
如此,给产能降温、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就成了拉闸限电的中层原因。
表中层原因我们都谈了,下面再来说说里层原因。
5.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
辕酱觉得,拉闸限电主要还是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进行产业转型。
毕竟和高环保、高效率的企业比,落后产能常常是用相同的1度电,输出较少的产品。
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鼓励企业往高环保、高效率的企业升级,从而淘汰粗放落后的企业。
但产业升级包含产品质量升级、技术升级、品牌升级等多方面,每一方面都需要花费时间、资金,才能升级产品线。
假如没有限电措施,企业很难有动力去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毕竟,一面是要冒着风险投入资金进行产品研发,一面是继续待在舒适区里,对中小企业而言,这是个艰难的决定。
所以,我国只有以严格的限电控产能措施来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这也是我们加入碳排放,甚至以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力度来主动减排的原因。节能减排,不仅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无论节能减排还是限电控产能,终极目的是完成产业升级,让企业有动力去增效降本,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实现经济转型。
6.美元贬值,缓解通胀压力
除了促进产业升级之外,还有个原因是缓解美元贬值带来的通胀压力。
曾有人调侃,美国印钞机是核动力印钞机,当自己没钱花时,就通过美联储大放水来收割全世界。
特朗普刚上任时,就先印了一波钱;拜登上台时,又迫不及待推出超级基建计划,从前到后印了近10万亿美元。
美国人的小算盘打得很好,通过印钱把通胀转移到全世界。而实际上,他们也成功了,原材料价格都大涨。
现在虽然看起来是出口订单蜂拥而至,但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暴涨,海运费飙升、美国关税未取消的情况下,中间的大头都被美国人赚取了,而我们只能一单一单的攒,辛辛苦苦一年,到来还是为他国做了嫁衣。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轮通胀进行反击,让美国人也感受下涨价的“滋味”。
当然,拉闸限电会使一部分企业跟不上转型的步伐而被淘汰,并由此心生怨言。
但这只是短期阵痛。
我们要从长远考虑,因为一旦疫情缓解,国外生产恢复,那么我国的外贸企业就会面临订单量骤减,利润严重下滑的局面,轻则亏损,重则倒闭。即便疫情加重,在美国债务和股市泡沫的催化下,全球很可能步入大萧条,那么没有独立品牌的中小企业就可能陷入大批量倒闭的状态。
因而,这次拉闸限电对外贸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各企业更要在此情况下主动升级,树立品牌优势,从而在市场中稳立脚跟,拓出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