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犀网编辑 文章约1600字
最近欧洲港口正在重演去年美西港口的困局,北欧鹿特丹、汉堡港等主要集装箱港口正面临严重拥堵,码头堆场密度最高达95%。
在海运拥堵的情况下,不少货主开始将目光转向铁路运输,短时间内大量货运需求涌入中欧铁路,由于运力有限,铁路也开始出现集装箱紧缺的情况下,导致中欧铁路迎来不同程度的延误。
除此之外,导致中欧铁路延误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工人罢工:德国工人在6月8日举行的罢工也加剧了欧洲港口的拥堵,导致货物积压,集装箱堆存时间长,挤压正常班列的装卸操作,进一步造成延误。
2、疫情反复:由于国外疫情反复,出口货物的疫情防控检测严格,部分班列需要进行换轨,在发货量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口岸拥堵、换装通关时效延长、沿线班列停滞等。
3、车板数量不符:原本中欧班列东行和西行的车板数量就不平衡,如今国内出口货量增加,而从欧洲回程的货物数量却比较少,车板数量不相符,因此国内出货就需要等待车板,自然也会产生延误。
另外,近期各大班列都在减少发运计划,铁路舱位减少,箱源紧张一位难求。在需求量大,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预计7月份铁路价格也将上涨。
目前已有消息表明,欧洲铁路柜子目前的平均运价已经上涨1000美金左右。

货代表示,除了海运拥堵的原因之外,俄乌战争也是导致中欧铁路涨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乌克兰在欧洲的司机被大量召回,剩下的欧洲司机更偏向于运输战略物资,从而导致拖车紧张,成本上涨。
因此,对于欧洲市场的卖家来说,不论是选择海运还是铁路运输,都需要提前做好出货准备,制定发货方案,以免被变动的市场环境扰乱了计划。
除了中欧铁路开始出现拥堵延迟的情况之外,由于国外爆发了多场工人罢工,海陆空货运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多国工人爆发罢工行动
由于通货膨胀,生活用品以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而薪资却远远跟不上,为此多国工人发起抗议,全球港口码头、航空公司、铁路、公路卡车司机等引爆了一波又一波的罢工行动。
德国港口罢工:德国码头工人分别在6月8日和6月17日举行了两次罢工向雇主施压,要求满足加薪的要求。数千名工人罢工的结果就是,所有港口作业暂停,越来越多船在德国北海积压,德国港口拥堵进一步恶化。据德国媒体报道,有40多艘货柜船在等待卸货和靠泊港口,有15万箱货柜在德国港口等待装卸,集装箱船必须等待两周才能进入港口。
英国铁路、航空罢工:为了争取提高薪水、改善工作条件,英国4万名铁路工人在6月21日、23日及25日举行罢工,这无疑加剧了卖家对欧洲物流运输的焦虑。马士基提醒客户,受罢工影响,英国铁路运输可能有意外中断的风险,卖家的货物可能会产生物流受阻、延误等问题。
另外,6月23日,英国希罗机场约700名员工中有95%的员工投票赞成罢工行动,此次罢工很可能在最繁忙的夏季假期期间展开。
加拿大铁路工人罢工:6月15日,国际工会组织“国际电气工人兄弟会”(简称IBEW)向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简称CN)发送了罢工预先通知。因未能就福利和工资达成协议,工人举行了罢工。如果罢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会加剧货物站台拥堵,各国发往加拿大的物资和供应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通往加拿大海运线的压力会激增,仓位更加紧张,转运价格可能会上涨。
韩国卡车司机罢工:6月7日开始,韩国货运卡车工人举行了持续了8天的罢工行动,这期间,韩国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釜山的货运量暴跌至平时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仁川港口的吞吐量下降了约20%。此举直接影响了所有进出港货物,港口积压严重,货物不能及时装船。
另外,备受关注的美西港口谈判至今还未协商出结果,有专家认为双方很有可能无法在7月1日达成协议。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港口全面停工,这将对美国供应链和零售商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西海岸港口的货物流动将出现放缓,大部分产品将面临运输延误。
今年以来,跨境卖家们经历了俄乌冲突、上海疫情等困境,正迫切扭转惨淡的业绩。然而国外罢工行动频发,却成为卖家们面临的又一大挑战。面对这些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卖家能做的就是需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提前做好心理预期和准备工作。
如果卖家有更多的问题,欢迎扫码加入海犀网跨境电商交流群,共同探讨物流问题,解决跨境难题。